曹化淳的插曲结束了,一场可能左右谈判大局的前臣危机被朱青强势化解。双方又重回谈判局面。
朱青站在城门上,拿着早已拟好的议和条件朝多尔衮朗声道,“朝廷对你们只有两点,一撤兵出关;二撤帝封王。做到这两点,一切都好谈!”朱青说着,不由分说便张弓搭箭,“嗖”的一声,一支离弦之箭载着明廷的条件书朝多尔衮的大军飞去。
“保护亲王!”急箭飞来,尚可喜等人不能大意,拔刀大喝一声,率领卫队便向前一挡,想把多尔衮挡在身后。
不料多尔衮轻笑一下,推开卫兵,大喝一声,“都让开!本王能接得住!”说着,羽箭已经近在眼前,只见多尔衮拍案而起,将披风一甩,一个旋转身,“呼啦”一下,便将朱青射来的羽箭卷入披风之中,待他坐定下来,将手从披风下拿出来的时候,手上已经多了一支带信的羽箭。
“亲王好身手!”尚可喜等人不禁奉承道。
多尔衮冷笑一声,“哼,不是只有他们锦衣卫有本事儿,别忘了,我们草原人才是真正的骑射手!”多尔衮说着,便将书信从箭头上取下来,摊开一看。本来已经坐下的多尔衮紧接着又是拍案而起,这一次,他脸上的愤怒尽显无疑!
“我以为朱青不过吓唬吓唬本王,没想到还来真的,真是欺人太甚!”多尔衮说着,便将书信传给身边的尚可喜等人!
书信上虽然密密麻麻地写清楚每个细节,但是总归起来还真只有朱青刚才说的两点,“撤兵出关,撤帝封王。”说来就是让清军撤出关外,回到建州老窝,并不得侵犯宁远、锦州等地,而且还要撤销皇帝封号,由明廷分封东北王,向明朝称臣!
显然,这是一份主权归属相当明确的议和书,明廷主要申明两点是军队和权力,而作为换取这两点的条件是明廷让满清这三四十万人平安出关,而且设立东北郡,封原顺治帝福临为东北郡王,军事上互相联盟,明廷每年还给辽东军饷,而辽东每年也要向明廷进贡,以表臣服之意。
如此看来,这个议和并没有崇祯等人想的那般不堪,他不但保住了明朝的国威,而且还对满清进行了更大的施压!明廷能做出如此重要决定,除了手中的兵力能跟多尔衮一拼之外,更重要的一点是朱青已经带兵扫荡了盛京,俘获了顺治帝福临和大玉儿及满清重臣权贵,此时皆在紫禁城内!这一帮人一旦回不去,多尔衮想要安生绝不可能!
“青龙!这就是你们的诚意?!”多尔衮怒喝城墙之上。
朱青却坚定的点点头,“这是我大明朝的诚意,如此才可换取双方平安!”
“哼!笑话!我多尔衮率领百万铁骑打到你们都城,你们还想让我这就样回去当个小小的东北王?!”多尔衮自然不肯示弱,他原本以为这次谈判,能跟明廷来个狮子大开口,没想到刚开谈,就被对方一招制怒了。
“不想回去当你的山大王,难不成你还想当皇帝?”朱青冷笑道。
“如若逼人太甚,有何不可?!”多尔衮也针锋相对。
“问问你自己,凭什么?就凭你这区区的三四十万人?你刚才也说了,你带了百万大军入关,可是结果呢,面对只有八十万守军的北京你非但打不下来,而且折损的兵力比我大明的军队还多,你就如此笃定,这剩下的三四十万人能拼得过我这些大明的勇士?退一步说,即便你我两败俱伤,到时候来个捡便宜,谁吃的亏更大?!”虽然隔着午门广场,但是朱青字字句句都能撞击着多尔衮的心。
即便朱青话正在一点点地冲击着多尔衮强大的心里防线,但是,多尔衮岂能轻易妥协,听过之后,便冷笑一声,朝尚可喜伸了伸手,“拿来,他青龙以为我多尔衮已经没有筹码了!”
这时,只见尚可喜从腰间摸出一方布匹,却是一封书信,书信的内容尚不得知,但见信件内有些字迹若隐若现渗到背面来,却是满文!
多尔衮接过布匹,看了看,二话不说,便将布匹绑在羽箭上,朝着城墙上的朱青就是一射!
待羽箭射出后,多尔衮才冷冷朝朱青大喝一声,“这封本是我大清的密信,不过这会儿让你们看看也无妨,因为就算你们知道了,也是鞭长莫及!看了这信,你再想想本王凭什么!哼!”
“皇上小心!”羽箭飞来,杀风等人也不敢大意,和柳清风联手,一人向前一挡护住崇祯,一人却是将崇祯往后一拉,退到身后。
不料羽箭在射进房檐前就被朱青一把从中截住了!不免让崇祯及其身边的护卫心中冒出一阵冷汗,还好有惊无险!
朱青取下信件,打开一看,圆圆圈圈地写着都是满文,好在朱青跟宁儿学过满文,这道难不倒他,一些看不懂满文的将领纷纷疑惑地看着朱青,“将军,这信地内容是什么意思啊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