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銮殿除奸一事,经过《大顺民报》的及时辟谣,总算是止住了风波。《大顺民报》从局外人出发,剖析了奸贼王霆,为掩饰拐卖人口罪行,诋毁新政等一系列倒行逆施的举措。幸好大顺皇帝不为所动,坚持新政,坚持为百姓着想,才能挫败阴谋,真相大白于天下。
虽然《大顺民报》条理清晰,奈何官方口味太重,没有了其余报纸的“小道消息”,让得知真相的百姓都索然无味了起来。人是不缺好心的,特别是朝廷里发生的事,哪怕是乡间农夫,都想知道一下。正是因为如此,其余的报纸才没有被《大顺民报》挤得毫无生存的余地。没办法,《大顺民报》的优势太大了,永远掌控着第一手新闻。报纸卖的就是新鲜,若是失掉了新鲜感,那销量肯定不行。
也是因为这样,这些报纸开始动起了脑筋,绞尽脑汁要赢得销量。受此事影响,《书社报》得到“启发”,请人写了一篇连载文章——《朝廷里的绿林大盗》,此文一经刊出,登时引起巨大的轰动。文章叙述了绿林大盗王霆的一生,从他落草讲起,一直讲到如何发家。如此具有传性的人物,通过报纸,被世人了解。6承启看到之后,又惊又怒:“这不是小说吗?”
于是乎,“小说”一词,成了此类体裁的称呼。一时间,各大报纸纷纷效仿。众多小说,如雨后春笋般起来了。6承启却不得不下旨加大了整治:凡是小说体裁的,一律要在醒目位置注明“本故事纯属虚构,如有雷同,纯属巧合,切勿模仿,违法必究”的字样。这还不够,6承启还下旨整顿官员走马上任的流程,必须籍贯,年龄,相貌图册(由朝廷画师画就,运用了工笔画的画法,着色并于官员上任前,由吏部十品官送达),官印四位一体方能上任。不然的话,人人都效仿王霆,那还得了?
只是苦了冤死的秦怡康,至今未曾找到尸骨。秦家家眷,也被迫离开了长安城,远离了是非中心。
此事带来的连锁反应,让大顺的制度再此堵上了漏洞,也让《大顺民报》的销量被其余报纸蚕食了许多。张元崇不得不上奏,恳请开小说板块。6承启细细琢磨了一番,认为此事也是堵不如疏,也就大笔一挥,准许了。
瘦死的骆驼比马大,更何况《大顺民报》也没有一败涂地。《大顺民报》选取了长安城进来最热门的事——禁军统领王韶即将大婚一事,编成了一部小说,《铁血情缘》,据说名字还是当朝天子定的。
当今皇帝亲自做广告,这下还得了?一时间,《大顺民报》卖到脱销,长安城外印刷作坊加班加点印刷,还是没赶得上卖掉的速度。没办法,现在的百姓都喜欢看英雄美女的故事,更何况是近六十年来唯一一次大败辽国的将军?
这样造成了一个观,很多往期的报纸要求被重新印刷,更有人把连载的故事合起来,刊印成书销售。当然要经过所属报馆的同意,不然的话,《大顺律》可不是闹着玩的。
而这磅礴的需求,也促进了印刷业的发展。一名印刷作坊的学徒,改进了活字印刷术,不再使用泥印,使用更耐用的铅印,竟让他成了富翁。因为法律的保护,别人要使用他的“专利”,就要给钱,这下好了,这名学徒躺在家里都可以数钱了。
这个连锁反应更厉害,一些科技狂人,或因生活所迫,或看到了发明的希望,各种匪夷所思的东西被发明了出来,而且技术性越来越高,别人模仿不易。
印刷业的繁荣,也带动了砍伐。好在6承启早有法令,若砍一棵树,要种回两棵,而且必须保证存活。此举是为了保持水土,也是无奈之举。虽然此刻黄土高原还是树木繁茂,可禁不住不断的砍伐啊!长安城在黄河边上,万一哪天黄河发了疯,长安城都会被淹没了。
此时起,民间便有戏言:要想富,多生孩子多种树。这可不是一句民谚这么简单,很多人便是通过砍树,种树发家致富了。当然,造纸的作坊,更是活得很滋润。除了出名的宣城宣纸之外,还出现了其他纸张。这些纸张没有宣纸的细滑,吸墨性,却异常适合排版印刷。油墨印在其上,也还算容易吸收。其纸一般泛黄,故而被称之为麻纸。其实这种纸是用麻、竹、树皮以及一些皮革混合制成,倒是有些像蔡侯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