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有诗曰:黄沙百战穿金甲,不破楼兰终不还!今我大顺誓词出征,愿尔等同心戮力,定要将辽国打个落花流水,为我屈死边境百姓报了那血海深仇!朕在长安,只能给你们筹备军饷、粮草、辎重、器械,前线一切,还需靠你们自己!朕要的很简单,大胜契丹既可!朕不问过程,只要结果!”6承启把圣旨递到种诊手中,才慷慨激昂地说道,“大顺百姓仇恨契丹已经很久了,朕不能再等了!”
种诊老泪纵横:“敢不为陛下死战?”
“死战!”
“死战!”
“死战!”
……
种诊身后的将领、士卒都猛地呐喊起来,一时间气势如虹。
6承启让种诊平身之后,种诊起身,激动地拿着圣旨说道:“谨以至诚,眧吿山川灵。我今率军北伐,乃顺应天时。辽国辱人太甚,汉人无不义愤填膺。遗留吾人之土地,名正言顺,鬼伏泣,决心至坚,誓死不渝。自古以来汉贼不两立,古有明训。华夷须严辨,春秋存义,功在当代,利在千秋!”
“虎!”
“虎!”
“虎!”
……
在一片嘈杂声中,自有军中士卒,一刀宰了祭祀的牲口,种诊亲自将牲血淋在军器上,号为“衅”,象征性的将作战使用的旗号(龙旗)、战鼓、金铎、兵器等淋上一点牲血。这些淋过牲血的战车却要放回库中保存的,并不是拿来用的。
随后,这祭祀的牲口还要抬到土地庙去祭祀,再三军列队,将屠宰后的牛羊绕着队列左右转一圈,号为“殉阵”,并宣布“不用命者斩之”。
祭祀结束后的牛羊当即煮熟了,即“胙肉”,分给将士们享用。
如果按照春秋战国以来的传统,往往是将敌军的俘虏当场杀了作为祭祀品,并将其鲜血淋在战鼓上,号为“衅鼓”。杀俘不祥,6承启也没有那么残忍。战阵上面杀死了敌人也就罢了,俘虏了还要杀,那和畜生有什么分别?
于是,用牛羊代替就再适合不过了,还能让三军士卒饱腹一顿。
吃饱之后,三军擂鼓整队,准备出征。
当三十万兵马三声砲响后,大开禁军寨门,整齐列队而出。
此刻,早有长安百姓,围在官道两旁,泪眼相送。
这些都是父母送子,妻子送夫,儿女送父,无不是泪眼潸然,场面悲壮。
6承启下了龙辇,不顾御前侍卫们的劝告,喝令拿了酒来,望着三十万兵马远去的背影,喝了三大碗酒,随后叩剑吟诗道:“天下风云出我辈,一入莽北岁月催,皇图霸业谈笑中,不胜人生一场醉。提剑跨骑挥鬼雨,白骨如山鸟惊飞。尘事如潮人如水,只叹征战几人回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