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根优秀的搅屎棍,得精通所有搅屎的事。
在乡下前后九天,胡笳的戏份也基本拍完了。
回京路上胡笳和刘倍都感觉这戏拍得心灵倍受折磨:“最后这几场戏太压抑了,不处理好肯定过不了审,不能这么埋汰劳动人民。”
合着她们不是劳动人民。
其实挖掘黑暗制造冲突是六代导演的惯用把戏,如果是以前的苏长青多半把模特们关起来了事,现在他更愿意留一个玄幻的光明尾巴。
光明的尾巴得大家为她们打造,所以一回到北京刘倍就开始联络乐队和窦惟本人。
没两天就有了消息,现场演唱没问题,电影使用歌曲的授权费用也不贵,合作算是谈妥了。
苏长青倒不意外,摇滚在国内本来就叫好不叫座,叶公好龙的多,真为他们买单的少。
多年以后窦惟和天后王非离婚后被媒体围剿,据说一度生活惨淡,连普通白领的收入都维持不了。
刘倍在电话里说:“我和他聊了咱们的电影,他问得很细,好像对你的拍摄手法和故事处理很感兴趣。”
不过合作配乐的事窦惟很慎重,提出先和导演见面聊聊:“唱歌无所谓,进一步合作还得再看看,我不和傻逼一起做事。”
不知道他的傻逼标准是什么,这两个字后来好像与他如影随形。
苏长青非常重视电影配乐,这也是成败的关键之一,于是答应了登门拜访。
刘倍却说:“人家不让你去,他要来找你。”
“为什么,我不得礼贤下士三顾茅庐吗?”
“人家自由散漫,没心思坐家里等你。”
“行啊,”苏长青倒也无所谓:“他什么时候来?”
“不一定,反正哪天想来了自己就来了。”
“不会放我鸽子吧?”
“玩摇滚的看着什么都无所谓,其实心里可较劲了,要真不想见谁,一句话就回绝了。”
《公主的决断》那边也到了需要考虑配乐的时候,杜可可想找王立平,就是为87版红楼梦配乐写歌的那位音乐家。
王老一生创作经典无数,除了红楼里的大量歌曲,还有《少林寺》的主题歌和《牧羊曲》,许多人都会哼的《太阳岛上》也是他写的,现在好像是哈尔滨的市歌。
不过苏长青觉得王老杜不是很适合宫廷剧,于是推荐了谭盾。
谭盾后来为《卧虎藏龙》和《英雄》配乐,音乐的民族性和世界性把握得很好,适合这种合拍片。
苏长青一直很欣赏他,应该早点建立起合作关系。
两天后窦惟来了,两手插在口袋里进了门,然后杵在门口,也不叫门。
后面跟一女孩。
女孩穿一牛仔工装裤,扎着两条长马尾,大大的两眼四处看。
呦呵,这不是那姓王的么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