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到荷花胡同16号,苏长青感觉很舒服惬意。
韩国的票房不错,韩国人比日本人更喜欢看电影,虽然最终成绩可能比不上日本,但也差不了多少。
韩国的朋友告诉他,《太平号》在所有入选作品中最具竞争力,极可能获得今年的青龙大奖。
青龙大奖和国内的百花金鸡一个档次,并不是苏长青的目标,有当然好,没有也无所谓。
《移动迷宫》票房的大头无疑在国内,情况好的话或许过二者之和。
未来国内市场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,三十年后将成为第一大市场,无论未来展战略如何,老家都是根据地、重中之重。
回来后与高仓健通了电话,苏长青把立意以及细节设想进一步说明了,谈得很愉快。
高仓健凭借三十多年的演艺经验提出一个问题:“提琴手的乐团解散,不得已带着妻子回到老家生活,这样的人物设定可能会比较单调。”
苏长青明白他的意思,原版的《入殓师》男主很年轻,也就三十出头,妻子是广末凉子饰演的,年轻漂亮,很容易吸引观众。
广末凉子三年后与高仓健合作《铁道员》,饰演他的女儿。
现在高仓健已经六十多岁,虽然长得像五十出头,如果安排一个妻子至少也是四十多岁的女演员,那么这个片子就显得老气横秋,很难吸引年轻观众。
这部电影如果吸引不了年轻观众将彻底沦为小众,即便冲着获奖去的也变得意义有限。
另外剧中妻子不同意提琴手从事入殓师,有大量冲突对手戏,两个中年人闹别扭显然令人乏味,即便是高仓健也不行。
“或者把夫妻换成父女?”
高仓健也不同意:“年近五十失业的父亲,女儿应该也有二十岁了,面临求学或者就业,带着回到乡下是不负责的。”
毕竟年纪大了,考虑问题角度不一样。
“那就两夫妻之外增加一个女儿角色,把主要故事集中生在一个暑假期间,夫妻回到了乡下老家生活,女儿大学放假回来小住,这样人物也更丰富,情节和对话都比较容易展开。”
这样的设定显然更合理,原剧男主太年轻,三十出头因为自己事业失败就不顾从事平面设计妻子的未来,回到偏僻的老家,显得很自私,改成高仓健这样年纪的更合适,但得增加一个女儿照顾低年龄层观众。
这部戏每换一个死者,就得换一大群演员,其实出场的人物很多,选角也很关键,高仓健的妻子和女儿更是重中之重。
最好的情况当然是开拍之前野艺能社已收购完成,尽量多用自己的演员。
苏长青这些天一直回忆重构剧情,把握氛围也非常关键,拍得太沉重显然不行。
影片的基调无疑是积极甚至轻松的,比如开场就是男主在大雪天去葬礼现场,在给一具美丽的女尸清理身体时却意外现多了个零件,与家属沟通才得知这是个自我认同为女人的男人,烧炭自杀了,于是男主为她化了最后一个漂亮的女妆。
与家人的互动透着荒诞的喜剧氛围,基本定调了整部戏,必须得处理好,不然一开头就垮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