贺毓秀会晏雉的关注,显然出乎晏暹和管姨娘的意料。便是熊氏,在小佛堂内听云母回禀说起此事,也微微有些出。
这孩子才六岁,就得了名士松寿先生的青眼,也不知,是福是祸。
和兄长们一样,晏雉要拜师,首先得写一篇文章让贺毓秀过目。
在和她攀谈的过程中,贺毓秀显然发现她的天赋极高,这才生出了惜才之心,再加上模样可爱,便想着亲自教导,盼望着能教出一个才女来,虽不是亲生闺女,却更甚亲生。
有才情的小娘子并不少见,那些公卿世家的娘子们,自小便要求会吟诗赋词,且又要琴棋书画样样精通。但在贺毓秀眼中,这样的小娘子,同坊间的妓子们并无差别。
现下妓馆中,多的是精通音律,擅长琴棋书画,还懂得吟诗赋词,色艺双全的妓子。如若公卿世家的娘子们会的也不过就是这些东西,还真是没什么区别。
是以,难得瞧见这么个好苗子,贺毓秀实在不愿放手。
晏暹原还想着劝说两句,毕竟这先生请过来是教二郎读书的,这莫名其妙再收一个四娘,实在有些说不过去。
谁知,贺毓秀挥了挥手,毫不在意,只说他就瞧上晏雉了。
要不是算年纪,四娘都能喊贺毓秀一声阿爷,只怕晏家三兄弟就要卷袖子,抡拳头扑上去了。
靠着这份喜欢,晏雉知道自己得了一个大便宜。
贺毓秀的名声,在上一世的时候,在大邯声望相当高,虽终身不曾入仕,却因学问卓越,文名已然超过了东宫三少。就连皇帝都希望他能进宫给太子教书。
可不管怎样,文章总归是要写的。
贺毓秀没说文章要写什么,然后在他们兄妹四人闭门三日后,四篇文章就都交了过去。
晏节写的是行军,晏畈写的是经商,晏筠写的是时政。
不得不说,晏氏本家这一代的三位郎君倒是各有所长。三篇文章,皆以小见大,行文如流水,不可多得。仔细比较起来,大郎最优,三郎次之,二郎则最下。
贺毓秀摸了摸下巴,到底还是叹了口气。
一旁的小童递上茶,他接过轻啜一口,随手将三篇文章放置一旁,又拿过另一篇。
和她三位兄长写的不同的是,晏雉这一篇文章写的是勉学。
她完全不知道,自己那不由自主表露出来的再世为人的聪慧,令一向冷静自制的松寿先生,翻了茶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