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童眨着眼表示好,只听贺毓秀摇头叹道:”自古明王圣帝,犹须勤学,况凡庶乎。01bz.cc此理,六岁幼女都知,贵游子弟,却多无学术!”
小童似懂非懂,贺毓秀伸手摸了摸他的头,提笔在晏雉的文章上,写下批注”积财千万,不如薄伎在身”。
写罢,将笔一抛,对着门外丫鬟道:”去与阿郎道一声,贺某已决定收大郎与四娘为徒。”
门外丫鬟虽有些吃惊,仍忙不迭往主屋去了。
小童凑过去瞧案上文章,好道:”先生,晏家四娘当真这么聪明?”
贺毓秀低头,看着薄纸上略带稚气,却隐隐已显露娟秀的字迹,长叹一声:”此女早慧。”
晏雉会被收徒,已经是众人意料之中的事了。
出人意料的,是贺毓秀居然没看中二郎,反倒是看中了大郎。
晏暹并非是不喜原配所生的两个嫡子,相反,他对这两个孩子也是十分疼惜的。只是他一直都希望,长子该继承家业,次子能入仕为官,幺子若有出息最好,实在不行也不妨自由一些。
再者,另一方面,熊氏这个续弦,不过是对外说的好听的。晏暹反倒是习惯了和管姨娘这样如同寻常夫妻一般的生活,若非外人反复询问何时续弦,他也不会想到再将熊氏娶进门。
是以,他以为该继承家业的适合科举入仕,认定能入仕为官的却最善经商,就连最不起眼的四娘,也入了贺毓秀的青眼。
晏暹有些吃惊,可接过贺毓秀递来的四篇文章后,顿时明了了。
管姨娘虽想再通融通融,却被晏暹拦了下来,命女婢先扶姨娘回屋。而后这个一贯话不多的男人,第一次和人推心置腹地说了一番话。
两个年岁相当的男人,在屋内谈了很久,最终贺毓秀应下,除收徒外,他也会教授二郎和三郎,但仅限于科举上的东西。
晏家在东篱当地是很有名望的。晏家子孙的拜师礼,自然也不会太简朴,毕竟松寿先生名声在外,若是太过简朴了,难免让人觉得看轻了先生。
晏节和晏雉二人被沈宜勒令需得庄重衣饰,遂在拜师当日,兄妹二人皆穿着端正,显出一份敬重来。
因为名声的关系,晏氏旁支自然也是不愿错过这么一件好事的。接连几日,都有人带着子女上门,企图也能入了松寿先生的青眼。
贺毓秀颇有些头疼,最后,同晏暹商议,由晏家出面,在东篱城中买下一处宅子,专门用来开设私学,并聘请城中别的先生一同教学。
这样晏氏子孙皆可入学,只需按着平日在别处上学那样,按时缴纳束脩便可。
至于上课,松寿先生表示,他会酌情考虑多为学生上几堂课。